简讯:我会医保精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DIP 下心内科创新技术发展系列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2-10 18:04:02.0 信息来源:广东医药价格协会

       为了深入探讨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心内科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临床技术创新与应用。我会医保精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1月13日在广州召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DIP 下心内科创新技术发展系列研讨会”,会议由我会医保精细化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原副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副院长陈维雄主持,协会会长陈砺、常务副秘书长黄敏娜,部分医疗机构代表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副院长陈维雄先生就“DIP政策新政策”进行了主题分享,详细阐述了国家DIP政策从1.0版升级至2.0版所经历的变化与优化措施。他指出,2.0版的病种库涵盖了9520组核心病种,相较于1.0版减少了2033组,从而提高了集中度,并对成组规则进行了优化,以更精确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此外,他还提到了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效率的提升,鼓励通过基金预付来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完善了谈判协商机制,并建立了医保数据工作组。在广州市DIP政策的实施细则中,对6岁及以下儿童住院病例的分值进行了5.3%的增加,并引入了特殊病例分值计算方法。新政策还涵盖了特殊项目的申请,包括区域热循环灌注热疗、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新病种情况包括申请新的病种组合和手术操作编码的扩展,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入组医保支付的效率。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春雨研究员就“按病种分值付费视角下含FFR操作或OCT操作住院患者医保支付实证研究及其病种分组优化探索”进行了结题汇报,在报告中,她详尽阐述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含FFR操作的住院数据研究和OCT操作的住院数据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医保局定期更新DIP病种目录是至关重要的;其次,2022版病种分值库中新增的FFR和OCT病种组合的医保支付更为全面;第三,患者在进行FFR或OCT操作时的住院经济负担得到了实质性的减轻;第四,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关注耗材使用比例,以提升医疗服务的收入比例;最后,针对不同病种组合,应采取差异化的优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部装备评价科副科长何若淼女士,就“港澳药械通”政策下医疗器械的院内全流程管理与申报实操经验进行了分享。她基于政策背景和医疗机构的视角,对“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医疗器械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当前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难点提出了若干建议:首先,建议已进口的急需港澳药械能够在获批使用同品种急需港澳药械的指定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调剂使用;其次,希望“港澳药械通”政策能参考海南经验,对未获我国批准但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在先行区使用的药品(不含疫苗)和医疗器械,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第三,建议从政府职能部门层面加强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提供港澳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使用的产品目录;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分步进行产品先进性论证,建立“港澳药械通”医疗器械库,并由指定医疗机构提供临床急需性、伦理审核、用械能力等证明,以加快审批流程。

       在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围绕“DIP 下心内科创新技术发展”和“DIP下港澳药械通对新技术的支持”议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专家们指出,医院在耗材采购时存在预算限制,过多采购特定耗材可能会挤占其他耗材的预算,导致亏损。建议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合理规划耗材采购。强调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特别是DIP支付方式如何促进医院注重成本控制与医疗质量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最终,会议在圆满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会议现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   |   国家评审中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中国价格信息网